近日,人民银行披露《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以下简称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或报告)。报告提出,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市场预计,未来服务领域的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激发释放。报告还提出,促进物价合理回升,需要推动经济供需平衡,关键在于扩大有效需求。报告对此进行了专题论述,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也于近日正式推出。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持续显现
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人民银行(以下或称央行)继续坚持支持性的政策立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综合运用各类总量和结构性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基本稳定,金融市场运行整体平稳。具体政策操作进一步优化,比如调整中期借贷便利(MLF)中标方式,用好两项资本市场支持工具,将支农再贷款和支小再贷款合并为支农支小再贷款等。
市场人士表示,在各项货币政策支持下,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行,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持续多年、多次降准降息的累积效应不断显现,社会融资环境总体处于较为宽松状态。
总体看,新的政策信号不断释放。一是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二是支持扩大消费。在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趋弱的背景下,提振消费成为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三是有力应对外部冲击。专家表示,美国关税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秩序带来明显冲击,报告多次提及“关税政策”,显示政策层面对此高度关注,宏观政策已在积极应对、重点发力,稳定外贸也将成为未来政策支持的一个重要方向。
积极落地5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
报告表示,下一阶段,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落实好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积极落地5月推出的一揽子金融政策。
5月7日国新办发布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还宣布了三大类十项举措的一揽子金融政策,包括降准、降息、创设并优化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推出支持科技创新的新政策工具等。
业内人士表示,这一揽子政策出台实施非常及时,在遭受外部冲击的关键时点,稳住市场稳住预期,体现了货币政策的积极作为,更好支持扩大国内需求,有效支持经济合理运行。从近年央行实践看,央行政策出台后会及时传导至金融系统,政策效果显现是比较快的。
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
提振消费是当前扩内需、稳增长的关键点。央行在《报告》的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中强调,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资金需求。
同时,《报告》还设有专栏文章《持续完善金融服务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体现了宏观政策更加注重促消费。文中提出,近年来,国内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消费市场活力正逐步释放,增速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展现出复苏向好的积极信号。从结构看,受限于市场饱和与供需适配性,传统商品消费增长逐渐承压,而服务消费需求持续升温,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稳步提升,在扩大内需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愈发凸显。
目前我国消费金融服务体系已较为完善,金融机构围绕不同消费场景创新推出多元的消费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前述央行宣布的10项金融举措中,就包括设立5000亿元“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
引导MLF回归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定位
近年来,央行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继去年7月份明确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后,今年又调整了MLF(中期借贷便利)的招标模式,进一步淡化MLF工具的政策利率色彩。
《报告》的专栏文章《中期借贷便利十年演变》详细回顾了十年间MLF的工具设计、定位、特点的变化过程。文中指出,十年间MLF的变化可归纳为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从流动性投放的辅助工具转变为总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二是从单一的数量型工具扩展到阶段性体现利率工具属性,三是逐步退出政策利率属性回归流动性投放工具。
文中表示,下一步,央行将继续丰富和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方式,引导MLF回归中期流动性投放工具的基本定位,形成与其他工具各有侧重、又共同维护流动性充裕的立体工具架构,更好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平台不对文章信息或资料真实性、有效性、准确性及完整性承担责任。文章仅供阅读参考,不作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